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中国风景线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职教培训 >

深化产教融合 打造创新联合体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 太行新闻网 时间:2019-10-12 10:50:08
导读: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台州学院以构建校地命运、利益、奋斗共同体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多要素创新联合体。学校聚焦台州医化行业发展需求,搭建了台州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公司化运作,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了名副其实的创新联合体。研究院自投入运行以来共承担检测和技术服务项目150余项,年合同金额1500万元,为企业节省资金千余万元,服务企业产值百亿元,受到了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

  政府政策引导市校共同搭台

  推进产教融合,地方党委积极参与,主动引导。医药化工是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也是台州着力打造的七大“千亿产业”之一。近年来,该产业发展遇到了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引进困难、服务平台缺乏、发展后劲乏力等一系列瓶颈问题制约。地方本科院校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校地之间形不成合力,研究院的成立则为高端要素的联合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是党政部门资金引导。地方党委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于2017年9月牵头搭建了研究院,市人才经费出资5000万元投入到台州学院,专项用于研究院购买高端仪器设备。相关部门领导组成指导小组,指导研究院的建设。地方党委主要领导亲自为研究院揭牌。

  二是地方高校整合资源。台州学院将之作为“一号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整合优质资源,在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一层楼用于研究院的建设,对研究院需要的人才不惜重金优先引进。同时,组织相关学科的骨干力量以双重身份进入研究院,参与项目研究,科研成果计入相关二级学院,纳入年度考核,推动校院两级形成合力。

  三是学科平台提供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和医药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医化学院)是台州学院实力较强的两个二级学院,现有的两个省级一流学科、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研究院提供支撑。医化学院充分挖掘空间,改造学院大楼架空层作为研究院用房,将研究院纳入学院日常服务保障,悉心呵护。

   引入市场机制 多种要素参与

  目前,地方政府部门依托高校搭建的平台虽然数量不少,但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除了地方高校自身实力不济等因素以外,体制机制没理顺、产权划分不清晰、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是问题的关键。研究院自成立之初就创造性地导入市场机制,实行公司化运作,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是创新制度设计。台州学院与台州医化行业企业合作,在省内首创政产学共同参与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命名为台州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研究院院长兼任董事长,总经理从学院教学科研骨干中聘任,所需仪器设备及场地向研究院租赁。这一制度设计确保了各方面既权责明晰又协调一致。

  二是校企共同入股。产学双方只有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确保平台长期运行,公司的股份制构架正是从制度上把学校与行业企业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公司成立时,台州学院以科研成果入股,由学校后勤发展有限公司代为持股30%。10家生物医化企业共同出资入股,共占股60%,其中4家为上市公司。研究院的公司化运行吸引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杭州恒溢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闻讯投资入股。

  三是营造创新生态。地方党委领导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协调解决研究院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中介机构组织专场科技成果拍卖,“阿扎那韦手性中间体R-氯醇的生物制造”以120万元价格转让。公司建立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模式,规定每个项目所获纯利润至少70%归于项目工作室组成人员,项目组负责人按贡献大小自主协商分配。同时预留10%人才激励股权,人才可以资金认缴方式入股,在适当时机可向人才和核心员工增资扩股。

   政产学研融合 校企协同育人

  “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冷”是产教融合中的普遍问题,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是其重要原因。研究院成立后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政府、企业和高校黏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突破了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政产学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研究院与临海医化园区共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与临海头门港新区主管部门及医化园区企业合作建立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台州学院头门港产业学院,实行“厂中校”办学,真正做到把人才培养放到园区里,入选国家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二是“校中厂”培养行业急需人才。研究院既是研究机构又是企业,还是教学单位,承担人才培养职能,将进入公司工作实习的学生作为准员工,每月支付工资。研究院正式职工中就有3名是该院自行培养的毕业生。公司股东企业中有100多名员工来自该研究院。目前已支持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28项,发表论文50篇,授权专利8件,省级以上竞赛获奖47项。公司还代表台州参加了“2019全国双创活动”展示。

  三是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研究院利用自身的平台和纽带作用,与大型骨干企业合作开展“特色订单式”培养,联合创办了“九洲药业班”“万盛班”“伟星新材班”等,按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产教融合特色课程38门,企业元素提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植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得到企业充分肯定,毕业生供不应求。

   校地招才引智 专家驻院研究

  台州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相对困难,人才项目落地难、孵化难、加速难。地方高校受自身办学层次和资源投入力度等多种因素制约,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研究院及公司的成立为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与产业的对接提供了依托。

  一是市校人才政策相互叠加。地方政府部门将研究院引进的博士全部纳入紧缺专业目录,每人给予40万元的补贴和10万元安家费,台州学院再给予每人10万元的购房补贴和6万—18万元安家费、8万—18万元科研启动费。高层次人才引进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地方政府部门给予台州学院一定数量的人才公寓,就近安置引进人才。

  二是放眼世界引进高端人才。研究院充分利用市校人才政策的叠加优势、台州医化产业优势、公司体制机制优势引进高端人才,近两年全职引进国家级别特聘专家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10人,引进博士200多人。

  三是柔性引进一流创新团队。研究院利用学校设立的高等研究院这一人才“特区”,以PI制形式引进10多个一流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驻院研究,承接企业研发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台州学院根据需求为每个团队全职招聘4—5名博士作为团队成员或研究助理,校内科研骨干根据研究方向进入相应团队,参与项目攻关。

   纵横同向联动 校城共生发展

  平台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地方高校在平台建设中虎头蛇尾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平台挂完牌后处于空转状态,甚至成为“二房东”。研究院的建设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产生了很好的“头雁效应”,对促进学校与城市共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政府部门及学术界大力支持。国家级别专家服务基地、民盟专家工作站、浙江省制药化工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学会专家服务基地、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生物医药分会秘书处相继落户该研究院。公司也成为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招收2—3名博士进站从事研究工作。

  二是领导媒体同行关心关爱。目前,研究院面向省内外医化企业的检测业务已经排满日程,仪器设备满负荷运转。研究院还联合药企开展药物一次性评价和原料药中间体回收转化技术研发,现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或关键性突破。截至目前,慕名来院考察交流的专家同行多达4200余人次,多家权威媒体进行了报道。有关领导亲临研究院视察指导,多方权威专家均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台州学院将研究院的运行模式予以复制推广,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台州学院三门研究院。校内其他学院纷纷效仿,与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挂牌成立了杰克学院、银轮商学院,目前正筹备塑料模具产业研究院、智(能)马(桶)产业学院、华策影视学院、普惠金融学院等平台。将学科建在产业上,打造校城共生发展共同体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太行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