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中国风景线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环保 > 政策文件 >

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 马明轩 时间:2020-09-28 14:09: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挥了有效作用。但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在成功解决了“吃饱”的问题之后,农业生产关注重点已经转移到如何解决“吃好”“吃健康”的问题上。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安全优质健康的农产品供应不足。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是切实保障耕地土壤质量与灌溉用水水质。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


  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实施力度,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增量的同时,减少污染存量,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科学研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


  尽管农用生产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施用强度依然很高,综合使用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农用化肥施用量持续增加到2015年的峰值6022.6万吨。2015年《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发布之后,化肥施用量开始递减,2019年下降到5403.6万吨。化肥施用强度在2014年达到峰值363.0公斤/公顷,此后连年递减, 2019年下降到325.7公斤/公顷,但依然高于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所设置的安全上限值(225公斤/公顷)。化肥利用率有所提高,仍属于较为偏低水平,提升空间较大。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测算,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从2015年的35.2%,增加到2019年的39.2%,提高了4个百分点。


  农药使用量实现了递减,但农药包装物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在2015年《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出台之前,农药使用量已从2013年的峰值180.77万吨开始持续下降,到2019年下降为145.6万吨,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高达8.8公斤/公顷,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农药用量水平。农药包装物产生量巨大,由于缺乏完善的回收机制,农药瓶、包装袋等在田间地头、水体中随处可见,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不规范、不精准、不科学的使用方式,致使农药使用率低下,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2019年,农药利用率只有39.8%,未能有效充分使用的部分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面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农用薄膜造成的“白色污染”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地膜使用总量和作物覆盖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残膜回收机制的欠缺,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环保要求的加严,促进了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但在规模化养殖之下,若废弃物处理设施跟不上,则会造成更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2019年全国大牲畜年底存栏量为9877.4万头,大约产生28亿吨废弃物。当前,我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为60%,尚未得到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被随意堆放在养殖场周边,或者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畜禽养殖中还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现象,严重影响畜禽产品质量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污染。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绿色发展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要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到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自觉增强“四个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旋律。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问题为导向。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于化肥的高强度使用、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及包装物、废弃农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问题已经明确,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应瞄准这些问题,科学分析这些问题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相应的技术需求,精准施策。同时,转变末端治理的思维方式,采取源头减量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增量的同时,减少耕地土壤、水体内污染物的存量。


    注重模式创新,体现区域差异,进行协同作战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模式创新为路径。农业发展过程中,因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被隔断,农业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被打破。因此,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应走种养结合之路,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但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发展规模、适宜区域都要经得起检验,不能盲目实施。与此同时,应探索基于中医药优势的健康导向型或者质量导向型的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建立系统的规范及标准,确保中医药应用于畜牧业发展的安全性,促进畜牧业“提质、增产、增效”转型升级,发展创新性现代生态畜牧业。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以科学为指导、以科技为支撑。农业面源污染在不同区域的表现特点不同,污染防治所需要的技术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为此,可以发挥智慧农业的信息技术优势,精准获得农业生产环境状况数据,基于大数据对农田生态系统污染进行多元素融合处理,提出科学的治理方案。根据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研发、整合相应的技术,提升技术的区域适用性,确保取得实效。此外,对中草药作为添加剂取代抗生素的技术及产品进行研发。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机制为保障。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机制,共同监管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使用、技术指导以及畜禽和水产养殖管理。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效果的监测与评价。立足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农药包装物、废弃薄膜回收机制,探索区域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试点示范。实施农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使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环保责任,在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作用。同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责任编辑:马明轩

相关推荐: